贰收网科普篇 | 关于“转供电”的那些事儿
一、什么是“转供电”
基础设施不到位
分户产权不清晰
所谓“转供电”,是指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,需由其他主体转供的行为。
基于历史原因或不具备单独立户条件,在产业园区、商业综合体、商办写字楼、长租公寓、专业市场等园区场景中经常存在转供电行为,园区产权方、二房东、物业公司等主体被动成为了转供电主体。
转供电终端用户是指与供电企业没有直接供用电关系,不是由供电企业直接抄表直接收费的实际消费电力的用户,也称为非直接抄表用户。
二、“转供电主体”的困境
“转供电主体”的职责
转供电主体承担向园区内中小微企业、店铺、个体工商户等终端用户转供电的工作,以自主经营的方式对终端用户供电、收取电费。
“转供电主体”的窘境
1
转供电设备成本高
产业园区、商业综合体、商办写字楼、专业市场等场景中,终端用户数量庞大、租期短、流动性高,物理空间经常被合并出租或重新分割出租,对应的转供电线路、计量设备等需要多次调整或重复投资,转供电主体承担了较高的设备成本。
2
转供电人工成本高
现代城市建筑注重舒适性体验,往往设置大面积公共空间、大量使用中央空调,这使得建筑的用电场景日趋复杂,需要公摊计量的能耗比例越来越大,但传统能耗计量设备不具备智能采集、智能分摊、用能分析等功能,使得转供电主体需要雇佣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进行人工抄表、人工计费、人工催收等工作,即便如此也面临能耗计量缺失、能耗分摊欠透明、工作量大、出错率高、电费收缴率低等问题。
3
转供电资金压力大
无论终端用户是否按时按量缴费,转供电主体均需先行向供电企业足额支付电费,转供电收费矛盾、电费收缴率低等问题使得转供电主体除了承担转供电设备成本、人工成本外,又增加了垫付资金成本和坏账成本,成为了“最倒霉”的“中间商”。
三、“转供电”相关政策
以浙江省为例,根据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、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转供电价格行为相关事项通知》(浙发改价格〔2021〕362号)文件要求规定:
对安装非分时计量电表的终端用户,终端用户电价按“基准电价* (1+最大上浮幅度)”方式形成;
最大上浮幅度根据转供电主体供电的合理损耗等因素确定,由转供电主体与终端用户协商明确,最大上浮幅度不超过10%。
四、“转供电”新质生产力
转供电主体如何摆脱自身困境?首先必须要进行园区的电力基础设施提升改造,运用先进技术赋能转供电管理及园区管理;其次必须按照政府相关转供电政策向终端用户收取合理电费。
吉租科技的「超级电表」解决方案,就是转供电领域和园区数智化领域的「新质生产力」。
「超级电表」解决方案,以电为抓手,综合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电子支付等技术,助力园区运营管理数智化升级,通过「超级电表」+「超级预付」两大抓手,既能解决转供电的繁琐和收缴问题,又能实现电费与租金、物业费的联动管控,具备丰富的可视化模块,兼具智能分析、智能管控、智能预警等功能,实现对园区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测、全线调度、科学决策,经过数十个管理主体和数百万平米以上项目的落地运营,已经被市场验证为成熟的解决方案。